企业
企业介绍
原群专家
业务
三大业务版块
5A景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七位一体
智慧导游
案例
资讯
联系

河南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

2020.12.21

一场AAAAA创建工程 开启旅游产业“大跃进”

——河南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

委托客户:西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规划年份:2012

规划范围: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西峡县

核心诉求:对接河南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响应南阳市政府“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按照“伏牛山生态旅游+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大格局,全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填补南阳市无5A景区的空白,树立“大伏牛山”国际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南阳伏牛山的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

规划成效:

2013年《河南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编制完成,得到西峡县县委、县政府和旅游局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同年10月,在原国家旅游局召开的景观价值评定会上,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成功通过评审。

2014年11月,随着规划的落地实施,精巧别致的景区沿线乡镇3000余间房屋外立面改造完成,景区沿线数十座星级旅游公厕和双龙镇、二郎坪镇自驾游服务中心面貌整治一新,旅游区通过一级游客中心和G311旅游风景道的有效衔接,构成了百里旅游画廊,生动展示了伏牛山斑斓多姿的地质演化史,为游客展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历史画卷。同月,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成为南阳市首家5A景区,并荣获“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

近几年来,西峡县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旅游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在1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占西峡县GDP比重不断增加。截止2015年11月,全县接待游客438.6万人次,门票收入1.92亿,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同比增长10.7%、9.3%、11.8%,其中“五一”、“十一”期间,恐龙园日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5A景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县旅游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同年,旅游区被原河南省文化厅评定为“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荣获新浪网友“最受欢迎十大景区”称号,进一步扩大了老界岭景区在网络媒体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8年,西峡县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并与栾川、嵩县组建伏牛山全域旅游扶贫联盟、伏牛山旅游大联盟,通过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伏牛山精品旅游线路,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2019年西峡县接待游客量963.6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20.1%。今年“五一”假期,西峡共接待游客16.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00万元。同时,西峡老界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被列入南阳市的龙头景区项目。

规划背景

旅游区由老界岭和恐龙遗迹园两大精品景区组成,是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精髓和核心。但整个伏牛山地区资源同质化严重,同属伏牛山脉的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已成功获得5A桂冠,势必会屏蔽旅游区的品牌塑造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增加创建难度。由于地理空间间隔太远,且地形复杂,老界岭和恐龙遗迹园两大景区之间的线路串联是创建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打造旅游区旅游环线、增加可进入性和适游性尤为重要。

项目关键

资源整合,提升品牌叠加效应

老界岭和恐龙园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联合创建,使旅游区的资源规模和丰度得以扩张。伏牛山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谱系,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两大景区在文化上具有同根性,皆属伏牛山文化圈,通过文化、故事、传说的串联,使两景区之间的关联密切化、灵活化。两大景区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都具备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资质和资源基底,捆绑联创可谓强强联合,互为依托和补充,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旅游吸引力,强化品牌凝聚力,促进共同发展,无疑会大大提升申创成功的概率。

内外兼修,形成生态人文互补

老界岭作为生态景区,是都市人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态休憩旅游体验。恐龙遗迹园以地质知识科普为主,是研学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既可作为青少年科普基地,又能满足各层面游客的共同旅游需求。两大景区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互为衬托,可为游客提供感官、身心等多重体验。

科技融入,增加项目互动体验

老界岭景区宜结合休闲度假产品的发展趋势,走出单纯以地质景观静态展示为主的旅游窠臼,增加体验性项目,着力于地质历史的动态展示和活动项目的切身体验;恐龙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策划高大上的旅游体验项目,增加游客感知度,实现寓教于乐;最终打造集科普、观光、娱乐、休闲、研学等于一体,原始与现代交融、生态与人文互补、动静相宜的大型生态恐龙主题旅游区。

以点带线,引领旅游产业经济

老界岭与恐龙园两创建点之间相距100公里,途径丹水、双龙、太平等多个乡镇,且充斥着诸多非旅游吸引物,必须通过旅游绿道进行有效串联,在畅通游线基础上,将沿线风物景观化,并设置观景平台、自驾营地等服务设施。同时,在沿途建筑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开发“旅游+”产业经济,做到一村一品,进而催生出一个大旅游产业带和经济圈。

限于山地型景区地形地势的特殊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建筑空间有限,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因此,旅游区依托附近小镇,走“山地景区与小镇结合”之路,形成“山上休闲+山下消费”的旅游开发运作模式。如东平村紧邻老界岭风景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其开发为西南民俗村,主要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民俗村建设风格统一,并与景区和小镇形成水乳交融的自然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及服务和游览体验系统,全面实现了山地旅游的转型升级。


相关案例展示

Related case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