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rt concept
度假区概念省级旅游度假区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相关要求,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旅游度假区。
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继5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一块体现旅游品质产品、品质设施和品质服务的金字招牌!
Resort type
度假区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
以人文景观为主
以游乐活动为主
海滨度假区
森林度假区
山地度假区
湖滨度假区
温泉度假区
自然游憩区
温泉疗养康复区
理疗保健区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resort
度假区发展历程1990年国家旅游局(现文旅部)开始提出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1992年国务院审批(首批)了全国12个国家级度假区。之后以传统模式主导,以度假为核心领域,全国各地的省级度假区甚至市级度假区争相竞逐。
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度假区形成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2011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 2015年4月5日,国家旅游局(现文旅部)发布《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
Resort creation review
度假区创建评审具有地理管理和服务机构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不单独对度假村、度假酒店等独立度假设施进行等级评定。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度假区经营业务2年以上的旅游度假区,均可申请省级旅游度假区;公告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年以上,可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委托“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简称“全国旅资委”),具体负责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和评定,授权并督导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机构开展评审工作。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等级管理工作按照“自检—申报—推荐—资料审核—基础评价-现场检查—公示—授牌”的程序进行。省级旅游度假区由省级委员会参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审程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的相应评审程序。
Resort creation review
度假区评定标准等级/标准 | 细则一 | 细则二 | |
强制性指标 | 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100分) | 总分1000(分),其中专家组指标总计350分,技术组指标总计550分,游客问卷总计100分。在1000分指标之外,另设加分指标总计30分。 |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达标 | 85分 | 900分(其中游客85分) |
省级旅游度假区 | 达标 | 70分 | 750分(其中游客70分) |
1、本细则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制性指标,主要依据《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26358-2010)中规定的旅游度假区的基本条件;第二部分为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
2、进行第一部分强制性指标评价时,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分,结果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种:10项指标均达标时,总评为“达标”;有任意一项或以上指标不达标,总评为“不达标”。
3、进行第二部分资源环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时,由评定组成员分别对评价项目计分,最后计算算术平均分。
4、第一部分强制性指标,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均须“达标”;第二部分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须达到85分,省级旅游度假区须达到70分。
强制性指标
序号 | 指标内容 |
1 | 应具备适宜度假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区内无被污染的水体、空气或土壤, 无多发性不可规避的自然灾害。 |
2 | 应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和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面积应不小于8km2; 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应不小于5km2。 |
3 | 应具备至少3 个国际品牌或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 |
4 | 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夜游客中应有至少1/3平均停留3夜以上或2/3平均停留2夜以上; 省级旅游度假区过夜游客中至少1/3平均停留2夜以上。 |
5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夜游客中省外游客比重应不低于1/3。 |
6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住宿接待设施总客房数应不小于1000间; 省级旅游度假区住宿接待设施总客房数应不小于500间。 |
7 | 旅游度假区内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 与旅游接待设施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不大于1:2。 |
8 | 近3年来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
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100分)
序号 | 评价项 | 评价内容 |
1 | 度假资源(15分) | 资源类型丰富,主题资源明确、质优且规模大, 适于度假产品开发。主题资源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独特性。 |
2 | 自然环境(10分) | 气候条件相对舒适、空气质量好、山水植被环境较好。 |
3 | 人工环境(10分) | 人工设施、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具有一定乡土特色、艺术特色或设计创意。 人文环境度假休闲氛围浓,有一定地域性。 |
4 | 规划(10分) | 度假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能贯彻在各类详规和设计中。 能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合理进行规划分期, 兼顾短期效果与未来发展潜力。 |
5 | 接待设施(20分) | 住宿设施类型多样——主题特色型、中档舒适型、 环保低碳型、家庭型等,品质及舒适度好,服务好。 |
6 | 休闲度假产品(15分) | 产品多样——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康体疗养类、 夜游类、常态化节庆演艺活动等,品质高, 能区别于一般城市同类产品, 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季节度假需求。 |
7 | 主题产品(10分) | 利用主题资源打造的主题产品能够体系化、精细化, 游客容量大、产品品质好,且能够融合地方文化。 |
8 | 美誉度(10分) | 游客和专业人士对度假区的总体评价 |
1、旅游度假区等级综合评分细则的满分为1000分,按评价主体分为专家组、技术组和游客3类,其中专家组指标总计350分,技术组指标总计550分,游客问卷总计100分。在1000分指标之外,另设加分指标总计30分。
2、参与细则评定的人员分为:旅游度假区等级认证机构组织的专家组、技术组和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共3组。游客问卷得分由统计人员根据有效问卷各题的算术平均值计入相应的游客问卷分项得分栏。
3、本细则中有部分“多选”项目,分值须累加;其余为“单选”。一些项目设有浮动分值,评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浮动区间内打分。
4、不同等级的旅游度假区分数标准如下: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总得分900(含)分以上。其中游客分85(含)分以上。
省级旅游度假区:
总得分750(含)分以上。其中游客分70(含)分以上。
旅游度假区等级综合评分(1000分)
序号 | 评定 项目 | 评定 分项 | 分项 分值(分) | 解析 | 项目 总分值(分) |
1 | 区域基础与区位 | 区域基础 | 40 | 400KM/二级以上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0 |
可达性 | 30 | 链接国内或区域其他城市的能力 | |||
交通便捷度及舒适性 | 40 | ||||
2 | 自然与人文环境 | 自然环境 | 50 | 150 | |
人文环境 | 80 | 指由原著民、游客、管理服务人员所共同形成的人民度假氛围 | |||
规划建设 | 20 | 度假区应有明确的标桩定界;甲级资质 | |||
3 | 度假产品与设施 | 度假资源 | 40 | 度假区或推荐单位可委托相关研究机构编制《度假资源综合评定报告》; 可依托邻近的风景名胜区,但范围不可与风景名胜区交叠。 | 300 |
主题产品体系 | 50 | 明确发展 主题,与区位相近度假区错位发展 | |||
休闲度假产品及活动 | 70 | 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康体疗养类、夜游产品、常态化节庆活动。 | |||
接待设施类型及品质 | 90 | 住宿接待设施是核心;等级配置合理 | |||
餐饮服务 | 20 | ||||
会议接待能力 | 30 | ||||
4 | 配套设施与条件 | 度假配套设施 | 60 | 200 | |
区内交通及慢行系统 | 60 | ||||
信息化与防灾避险 | 80 | ||||
5 | 市场结构与形象 | 市场结构与规模 | 70 | 年接待人天数、平均停留夜数、省外游客比例、境外游客比例 | 100 |
市场竞争力 | 30 | ||||
6 | 服务品质与管理 | 服务品质 | 50 | 150 | |
管理机制 | 50 | 10KM范围内的原著民 | |||
节能环保管理 | 50 | ||||
合计 | 其中游客组总计100分,专家组总计350分,技术组总计550分 | 1000 | |||
加分项 | 度假区环境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10 | |||
智慧度假区建设 | 20 |
Key points of resort planning
度假区规划要点度假区对区域基础和区位要求比较高,比如区域的知名度和度假氛围,要有区域旅游的统筹体系。对度假区旅游资源要求甚高,要求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要有独特性,不管是自然资源如海洋沙滩、河湖、山地、滑雪地、森林、温泉、草原等,还是人文资源如乡村田园、传统聚落、主题娱乐、人文活动等。
度假区评定标准涉及度假区的外部区域环境和内部资源基础,由自然环境到人文资源、由硬件设施到软件开发,由规划布局到运营管理等,评定内容要做到深度把控。
评定标准以区域基础与区位、自然与人文环境、度假产品与设施、配套设施与条件、市场结构与形象、服务品质与管理六个方面为等级划分,每个方面由若干个小项组成,每个小项都有具体评分细则和和相应的分值,更加客观、更加细化,更具说服力。
新标准中对休闲度假产品有明确的细分,分为四大类产品体系,分别是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康体疗养类、常态化节庆演艺活动。并且提出度假区的会议接待能力,并对会议接待设施的硬件品质、软件品质以及接待规模有明确的说明。
度假区对建筑外观、景观风貌、人文氛围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对硬件设施住宿酒店,在评分细则中明确提出强制性指标,要求至少有3个国际品牌或国际水准的度假酒店。并且提出信息化的建设,智慧度假区系统也成为加分项的衡量指标。
实施统一的经营管理措施,针对资源、游客、原住民分别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及办法,并达成一定的当地带动效应。八项强制性指标中要求近3年来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resort
度假区发展方向以舒适性为基础,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环境。人文环境的舒适性通过营造科学化、宜人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服务,为游客提供一个宜人的度假环境。
以特色性为发展核心,营造旅游度假的特色文化性,特色地域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可从环境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和运营特色四个方面着手。
以品牌性为发展路径,现在是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度假时代,不仅要在标准创建上下功夫,真正盘活景区才是重中之重,品牌性将成为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其创造的不仅是简单的经营性收益而是杠杆收益!
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必须将“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视为旅游产品整体框架的一部分,重视旅游产品的生态含量,克服旅游业发展中忽视环保与生态的短视行为,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以舒适性为基础,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环境。人文环境的舒适性通过营造科学化、宜人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服务,为游客提供一个宜人的度假环境。
"Smar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sorts
度假区“智”游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度假区停车场实现了车位数量采集、车位信息发布、停车诱导、反向寻车、移动支付的功能,解决了车位车辆难寻、管理效率低下的痛点问题。对于游客而言,从预约云票务系统,配备云闸机、自助售取票机,完成线上线下完美对接,满足多介质、多票类、多通讯的需求。
云票务系统,配备云闸机、自助售取票机,完成线上线下完美对接,满足多介质、多票类、多通讯的需求。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度假区停车场实现了车位数量采集、车位信息发布、停车诱导、反向寻车、移动支付的功能,解决了车位车辆难寻、管理效率低下的痛点问题。对于游客而言,从预约云票务系统,配备云闸机、自助售取票机,完成线上线下完美对接,满足多介质、多票类、多通讯的需求。
云统计系统,基于大数据,可以帮助游客和景区绘制景区内精准的基础地图数据,帮助游客和景区进行拥堵、排队等人流、车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基于位置(LBS)的大数据,帮助景区进行实时活动云票务系统,配备云闸机、自助售取票机,完成线上线下完美对接,满足多介质、多票类、多通讯的需求。